
在网络上有个经典的悖论:0.9+0.09+0.009+0.0009……这么无限循环下去,是否等于1?这个在论坛中争论不休的话题,最近拼多多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算到了小数点后5位,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
3月17日,游戏直播平台斗鱼的一位游戏主播在直播中,用两小时带动直播间6万观众参与了一场拼多多砍价活动。彼时,该主播称,目的是想通过庞大的观众数量,零元拿到一款vivo手机,然后再把手机抽给观众。
然而,在经历了前期迅速增长后,砍价进度条最终卡在了99%上。
从当时直播情况来看,有上万人参与了这场砍价,可是页面显示距离砍价成功始终差一点。最终,该主播不得不放弃了相关砍价活动。
直播关闭了,但是话题发酵刚刚开始,网友戏称:“6万人,就是上街捡瓶子也能买一台手机了吧。”更有网友说:“以后砍价别喊我,哪天上315再喊我,我愿意献上我的40米大刀”。
随后相关话题毫无意外地冲上热门话题榜。

拼多多之后的紧急回复,大致意思是:
1、未砍成功不实,活动信息显示该博主3月17日12点52分开团砍价,3月17日16点40分已砍价成功,当晚23点34分领取该商品,19日8点31分送达该博主所居住区域。
2、几万人参与砍价不实,博主直播期间已经公开说明,自己是向其QQ群友发出帮砍邀请,并非几万观众实际参与了砍价。
3、砍价成功的案例,却在某种蓄意推动下,成为与事实相反的热搜、热议话题,公司法务部门已完成相关证据保全。
4、未来平台将进一步完善活动流程和规则,优化活动指引,提升活动体验。
然而,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极有可能是官方在监测到相关舆情后,通过后台“技术手段”补发的一张优惠券。“砍价成功页面应该有所显示,所以这张优惠券并不是砍价成功而得的。”
实际上,从群情激奋的那一刻起,砍价的最终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拼多多的品牌形象已经无法挽回。
拼多多曾经依靠“砍价”这个套路,发展出8亿多用户,成功在美国上市,成为了电商市场的佼佼者。而如今,这个套路成为了砸向自己脚的那块石头。
拼多多的危机爆发完全在意料当中,因为其风险管理失败注定如此
一、环境变化,监管收紧,未能动态管理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15晚会近5年的主题也都是围绕“公平消费”相关的主题展开,可见国家对于国内市场整治的决心和力度之大。多个“黑五类”行业被治理被清算。
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和行业监管日渐趋严,互联网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平台型企业是重点整治企业类型。在去年阿里,美团,包括拼多多都被处罚或者约谈过。
时移世易,而品牌风险的管控需要实时更新,两三年前还能行得通的玩法,如今不但可能面临失效,更有可能带来反噬。
二、危机早有征兆,却置若罔闻
2021年5月10日,上海市消保委就约谈过拼多多指出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明确就有砍价拉新问题。
指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商品质量问题;二是假冒侵权问题;三是强制取消订单;四是虚假发货问题;五是售后服务问题;六是砍价拉新问题。
而且,消保委指出要求拼多多要摒弃唯流量思维。
同一时间,也有律师在参加“拼多多免费拿”活动时,发现透支所有人际关系后,页面上始终显示差“0.09%”。于是这位律师认为拼多多存在欺诈行为,一纸诉状将拼多多告上法庭。
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拼多多累积投诉量达到43万之多,而消费者对于官方回复的满意度仅为3星,拼多多长期占据“黑榜”一席之地。

然而无论是官方的警告,还是消费者的敦促都未能对拼多多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这才有了今天的一幕。
三、用“不违法”作为管理风险的准则遗患无穷
有律师分析,此类危机事件即使消费者进行法律维权也很难胜诉,该律师列举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广告法》等诸多法案中的多条条款,指出拼多多砍价行为在法律上的“滑不留手”,文中直接给出结论“拼多多的法务部门早就想到了,不然也不会疯狂试探网友们的底线。”
然而合法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最低底线,而不应该成为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标准。合法的事未必合情合理,所以无论此次拼多多是否触犯法律,品牌形象声誉必然一蹶不振。可见,法律法规不能成为管理品牌风险的依据和标准。
四、品牌风险管理与品牌战略不符
即使抛开外部环境的改变不谈,“砍价拉新”这种模式是否还适合今天的拼多多也有很大讨论的余地。
根据拼多多发布的最新年报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年度活跃买家为8.687亿。新用户增加已经变缓,边际效益已经显现无疑,靠规模已经很难带来发展。实际上这一点拼多多自己心知肚明,从拼多多聚焦下沉市场,整治平台店铺,进入内容电商,投资农业版块,减少营销费用等一系列动作来看,实际上拼多多也在试图告别之前的野蛮生长。
然而不知道是出于“没了拼刀刀就不是拼多多”的品牌形象考虑,还是因为砍价模式之前取得的效果太好而有所不舍,总之这么多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基本保持原汁原味。
实际上今天的拼多多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不再求快,求大,求多,而是求深度,求平稳,求创新。所以老套的“砍价拉新”与其今天的品牌发展战略严重不符合。
拼多多在进行品牌风险管理上实在是弊病太多,问题太大,所以危机一而再的爆发实属必然。
THE END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ndian8.com/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