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持续的疫情,
有人选择静观其变,
有人选择主动自救……
有人只能焦虑等待,
有人却与压力共处,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面对疫情不断反复,对创业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如果你恰好也是创业者,看到这里,小编希望你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参加我们发起的“2022疫情下的创业者故事”。
谈谈疫情之下,你的创业心路历程,一起寻找突围困境的新方法。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2021年“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特训营妇联2班的学员企业,去了解一下从事乡村产业的女性创业者们,在疫情下,她们的情况如何?又是如何突破困境的?
困境
近期,针对2021年“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特训营的学员企业进行了电话调研。受到当下疫情的影响,2022年第一个季度销售额下降了30%-80%的企业占67%,停业或转型的企业占比13%,保持平稳的企业占16%,有所增长的仅占4%。
看到这组数据,我想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疫情将原本熟悉的一切连根拔起,不由分说地将创业者带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她们都面临哪些困境呢?
1、物流发不出 订单量下降
俞俊兰是做霍山石斛和茶叶的,学习后,她通过直播带货和电商的方式,将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生意正做得风生水起。

近期因疫情原因,全国很多地方都发不了货,农资进不来,产品运不出去。俞姐说,她的线上销售额,直接下降了1/3,因为产品没能及时到达,客户差评不断,退货量大,销量减少。
客户退货还不算什么,好不容易运营起来的账号,因差评电商平台直接将农产品下架了,这让俞姐有些束手无策。面对这一情况,不知道电商平台是否能为农业企业提供特殊优待?请各路大神给俞姐支支招。
2、市场萎缩 团队散漫
王姐是做调味品的,因疫情影响,很多餐饮企业都倒闭,整个行情都受到了沉重的冲击。而她的主要市场在江、浙、沪,业务员也不能出去,整天窝在家里没事干,产品销售不出去,工资照常要发,每个月的开支至少要十多万,面临如此现状,王姐既着急又焦虑。
3、客户出不来,产品出不去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本是小张农场的旺季。因疫情影响,很多地方都变成了封控区,客户出不来,产品出不去,小张的家庭农场生意变得非常惨淡。
当季水果没人采摘,鸡蛋卖不出去,蔬菜烂在地里,学生研学停止出行。小张期待疫情快点过去,尽快走出困境。
你是否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针对以上创业者的困境你是否有妙招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突围
创业者的智慧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疫情下,唯有持之以恒的探索新方法,才能寻找到突围的创业锦囊。
1、因势利导
“80后”的冯亚琴是马鞍山鞍雨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她放弃在上海的工作,回马鞍山自主创业,摸索出了一条集家禽、山羊、生态黑猪饲养的多位一体养殖模式,成为闻名市内外的种养“女能手”。

面对疫情带来的困境,她处事不惊,一方面维护好本地老客户,亲自为老客户送货上门,设计系列优惠活动,不仅增加了老客户的订单量,通过转介绍还带来了新客户。不仅如此她还与一些物业公司合作,专门给安徽、上海的封控小区提供优质农产品。
在逆境中找到新的发展机会,这就需要“因势利导”,在不利的环境下找到新的大势。冯亚琴就是运用这一点,谋出了一条发展的新思路,在疫情下她不但没有亏损反而盈利了。
2、以舍为得
“什么都想保住的人必然什么都保不住,在不利的环境下,要维护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往往必须果断牺牲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这是毛主席在长征时说的一句话,现在送给创业者们。

梁冬梅是悠兰山蓝莓谷的负责人,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她果断暂停了农庄的所有业务,将重心放到了蓝莓产业上。5月份是蓝莓上市的季节,她努力开拓渠道,直接与商超对接。
通过她的努力,将蓝莓成功进入了盒马生鲜等商超平台,渡过了难关,拓宽了新渠道,打响了农庄的品牌。
在逆境中,一定要想办法保全自己,要有敢于放弃,敢于收缩的勇气,将主要精力放到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事情上来。
希望
此时此刻,对于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外部环境。2022年的预期目标似乎难以达成,疫情常伴可能会时常陷入困境,资金与收入不能完全稳定,还有那些始终缠绕我们的自我追问:还要坚持此时的创业吗?是否要改变方向,又或许到了彻底转行的时候了……

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是一次对自身的体察。疫情下,如何准确的判断进行的方向,如何借助政策福利的东风再次翱翔?
接下来,小编会讲述更多“2022疫情下的创业者故事” ,希望通过这些创业者的真实故事,也许你会和我们一起重新发现新的希望与勇气。

关注公众号

了解创业故事
突破创业困境
阅读 3
分享收藏
赞在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ndian8.com/2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