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陕西东边和山西、河南接壤。但奇怪的是陕西和山西就很少来往,更别说亲近;为什么?不为什么,尽管两省就隔了个黄河。陕西境内的河南人倒是很多,却是因历史原因—— 抗战期间黄河决口,大量河南人来陕逃荒和躲避战乱。
南边的湖北和四川,语言和生活习惯都和陕西有天壤之别。很多老陕喜欢四川人—— 谁让四川妹子天生丽质又持家能干。
唯独西边的甘肃人,怎么看怎么都像自家人。
这里的甘肃,指的是陇东,也就是陇山(六盘山)以西,平凉、庆阳、天水一带。
甘肃狭长,东西一千多公里,甘南、陇南、陇西、陇东、河西差别特别的大。甘南就是藏族牧区,满世界丰美的水草和牛羊,海拔还特别高。陇南陇西多民族混杂,有的地方还不那么富裕。河西走廊哪儿的人都有,一个地方一个风俗。陇东是甘肃的粮仓,庆阳的董志原是陇东最大的原面,副产小麦。天水是甘肃第二大城市,这里有渭河,物产也丰富。平凉在甘肃地儿也不错。当然,和富饶的关中比起来物产和气候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但甘肃人眼里陇东就是金窝窝—— 和河西比起来气候太好了。
陇东人本身和陕西关中就特别的亲近,陇东三市有个共同特点—— 特别爱往西安跑;看病去西安;上大学去西安;很多人在西安买房子,买车也到西安,直接挂西安牌子;就算坐飞机,也要去西安坐,我问过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当地人回答,就是喜欢。
陇东的庆阳、平凉和陕西人说话的发音很相似。有一次听一个庆阳人说话,我问你是不是宝鸡人?人家很坚决地说我是地道的庆阳人。天水人说话不那么好懂,但和宝鸡人沟通无障碍。陇东话和关中话都有古汉语的味道—— 如 太阳,关中人说“日头”,陇东人说“热头”。说懦弱,关中人说“肉” ,陇东人说“囫囵”。
陕西人爱吃面,陇东人同样爱吃燃面,浆水鱼鱼,凉皮。仔细一看,就是陕西面食的改良版。陇东人爱听秦腔,公园里满是大爷大婶三两个拉着二胡吼秦腔的人。陇东当地企业家要回馈社会,会请一个秦腔剧团,给乡亲们唱一星期的秦腔戏。这就是文化—— 我有幸看过两回,好家伙,西安秦腔剧团的演出,舞台效果美轮美奂,在陕西好多年看不到那么高水平的演出了。
曾经在庆阳,天水网上看过当地人的论坛,在热烈地讨论什么时候他们的城市并入陕西,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我都差点信了。
关中和陇东如此的亲近,往远说,秦始皇他祖上其实就祖居陇东,到秦非子给周王关山养马,秦襄公迁都岐山成了关中人。
周朝人祖先也生活在陇东。庆阳市庆城县有个周祖陵,说的是西周人祖先不窋因受商朝人迫害举族迁到庆阳,在当地发展农业扩大族群。多年之后其后人古公亶父率族人经董志塬迁徙到关中岐山定居,从此成为关中人。再后来其后代武王姬发在镐京(西安)定都建立西周。
明朝,陕甘是一家。1368年,明朝建立,在明朝统治时期,甘肃被并入了陕西省。明朝陕西省就是边疆,管辖区空大,包括现在的陕西省、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宁夏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

清朝入关以后,清廷发现一些行省的面积太大,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例如湖广行省、江南行省和陕西行省。这些行省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这些省份的高官存在割据一方的可能。为了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从顺治到康熙再到乾隆,清朝经一系列的拆并,形成了差不多如今陕甘的格局。
为什么把和关中相似陇东划到甘肃,而把风俗迥异的陕北、关中和陕南硬拉到一起,有个说法是关中人太剽悍,爱造反。清廷的满族人为了好统治,强行拆分,风俗不一样地在一起便于上级管理啊。
有道理,待考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ndian8.com/2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