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正音寓言新解系列——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解读】
拔苗助长,言农事,亦言教育也。宋人闵苗不长,揠而助之,苗之槁矣,因其不明本,不明时,不明道也。
揠苗可也,然必得其时也。揠苗之良时有二。一在苗发而初成之时,揠而移植,固其本,立其经也。二在苗秀而实之际,揠而收之,得其成,利复耕也。然宋人揠苗之时,本已立,待其成。此时揠苗则伤其本而断其生,揠则不得时也。时者,持也,适其时也,相宜也。栽种之法必循日月之道,应四时而行,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尽万物之性,成德善之本。不得其时,则不能尽生以尽性也。若孩童之初,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最初三年乃是孩童积蓄感官知觉之时,三岁后,感官既成,知觉既有,智力已开,此时一眼一物皆有情,倘能此时导之以正,行之以常,方可收怡情之功。如此方为应时循道,以时习学也。若孩提之初,日日开辟,不知其渐而以成守之,不知其变而以固守之,则将废其本,断其根,遗害甚也,此亦揠而非时也。教育之道,尽在知时也。
助苗可也,然当助其成也。苗之成在长(池穰切)乎?在其长(知赏切)也。宋人揠苗只见其长(池穰切),未见其长(知赏切)也。以长(池穰切)求成,非真成也。助者,锄而助长也,长者,生生而成也。宋人揠而不耘,助而不锄,只见苗一时之长(池穰切),不求苗之终成,不亦愚乎?助苗者,必循道而行,施肥耘田,抗旱排涝,则秋实可成。《诗经》曰:“经之营之,不日成之。”此之谓也。育人之道亦然,师长当着眼孩童之成长而不较眼前之短长也。观今时之教育,或重一技之长,或贪一时之快,效西思穷法以进,然进而无的,有为而妄为也。不在根本上用力,多锄而不助,长而不长也。古之教者,先立其本,教以行常,敦以人伦,导其意志,调其性情,消其鄙吝,化其粗顽,渐合礼义,笃志于道,乐游于艺,如此方能善善而成也。教育之的,尽在成人也。
知时与成人之道,师长不可不明也。立于本,志于道,教之以时而尽其生也,习以时而尽其性也。学而时习之,尽生尽性以成大人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ndian8.com/1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