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苏子美的关系,苏轼与苏子美的关系

苏轼与朋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留下了传世佳作“一词两赋”。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前赤壁赋》说:文章写得并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可就是意境高不可攀,别说是其他人不能模仿,就算是让苏子瞻再重新写一回,也未必能写得这么完美畅达。(“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评注古文辞类纂》)

苏轼和苏子美的关系,苏轼与苏子美的关系

的确,《赤壁赋》是千古绝唱,百看不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跨越千年依旧舒爽地吹拂,皎洁地照耀;宾主饮酒乐甚,扣弦而歌,歌声和箫声似乎依旧“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地劝说安慰依旧旷达洒脱。那景那情那理,常读常新。

苏轼和苏子美的关系,苏轼与苏子美的关系

苏子何以能让客人转悲为喜呢?答案是,这时候的苏轼变成苏东坡了。不错,就是那个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人眼里永不过时的偶像苏东坡。公元1080年是个分水岭、里程碑,之前,只有苏轼,没有苏东坡;之后,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城东郊的一块坡地上耕作,才有了家喻户晓的苏东坡。插说一下“乌台诗案”,1079年别有用心的政敌摘取苏轼诗中的牢骚诗句,以谤讥新政、诋毁朝廷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审理。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也有说御史的嘴是乌鸦嘴,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经历“乌台诗案”,那个志得意满的骄傲的苏轼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而一个随遇而安,通透豁达的苏东坡开始攀爬人生的高峰。心有郁结,必须找到一个散郁化结的出口,才能走出心灵的阴霾。一种是依靠外物,一种是依靠内力,在黄州,天时地利人和,苏东坡终于超越了“旧我”,走向了“新我”。

苏轼和苏子美的关系,苏轼与苏子美的关系

因此面对客人感慨人生无常、生命短暂时,苏子能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他说,如果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长江明月长存,而人类的“大我”也是生生不息的,与江、月同在,为何“又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呢?

一场灾难,让苏轼脱胎换骨,也让苏东坡渐渐成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ndian8.com/17880.html